五大连池火山区生态系统类型完整,分布集中多样,保护区内植物有143科428属1044种,野生动物61科144种,国家珍稀和濒危动植物几十种。植物演化的各个阶段都很清晰,从低等地衣类到高等乔木类,都形成了完整的植物群落,使人目睹了大自然百万年的精彩演绎。五大连池是各种生物的乐园,生境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表现之充分,在我国北方以至北温带同纬度地区也屈指可数。各种生物互助互生,为生态环境的繁荣做出了贡献。更珍贵、更有价值的是它体现了火山地区生命由低等到高等演变的全部过程,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天然史书。
五大连池堪称研究物种适应和生物群落演化的绝佳地区,与处于相同气候和生态区域内的其他地方相比,因其位于小兴安岭——长白山植物区和大兴安岭植物区之间的过渡地区,即两个生态区域的物种交汇处,因此生物多样性十分明显。还因为受到达斡尔(蒙古)大草原和西伯利亚泰加林区的影响,一些物种即源自这些生态区域,这种物种的交汇生物群落的构成和演化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五大连池受到新期火山沉积物的影响,植物必须改变自身形态和相互关系,才能在这种临界地貌环境中生存下去。高山矮曲林是形态变化的突出范例,包括:香杨、山杨、白桦和黄檗等,这些新期熔岩台地上的树木由于生长受阻,形成了奇形怪状的分枝。
五大连池受到多次火山喷发的影响,其中最近一次大规模喷发发生在1721年,植被群落在不毛之地的群集过程中,必须以新的形式重组或重演。在过去的210万年里经历了七个火山喷发旋回,在每个喷发旋回中,覆盖在喷发物质下的生态系统都会被破坏,如果出现了熔岩,则通常会被全部毁灭,然后再逐渐恢复。目前五大连池有早期火山喷发后形成的次生生态系统6种,以及老黑山和火烧山最近一次火山喷发后在熔岩和火山岩渣沉积物上正在形成的生态系统4种。新期熔岩和火山岩渣沉积物上的植被演进,在火山活动停止后就已开始,时间大约为290年前。对群落在新老期沉积物上演进的比较研究表明,在每个喷发旋回之后,生物群落的组合或再次组合不得不重新开始,这导致了新群落的产生,包括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成员或组合。
虽然针对大规模火山喷发后植物占领不毛之地的现象全球已经开展了多项研究,但所有的研究都是关注火山喷发后最初的群集过程,只有五大连池才有可能对多次火山喷发形成的群落演替进行比较。这一概念之所以更有意义,是因为五大连池位于一个生态过渡区。因此,五大连池作为未来的天然实验室,是世界上研究生态群落演进和演化的最重要的地点之一。
五大连池矿泉水出露地表的达110处380多个泉眼,类型多样,资源丰富,品质优良,其中重碳酸矿泉水名列“世界三大冷矿泉”,对多种疾病具有显著疗效,享有“神泉”、“圣水” 和“药泉”的美誉,是世界珍稀的天然医用矿泉。水温常年保持在2-4℃,水中天然含有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和锌、镍、钴、硒、锗、锂、钼、钒、铜等30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和洪量元素,这些元素的天然配比与人体所需比例基本一致,可被人体直接吸收,具有强心、利尿、消炎、镇痛、镇静、助消化、改善新陈代谢等功能,对于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病、肾病、皮肤病、风湿病都有良好的医疗效果。世界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到五大连池考察后提出“要把五大连池建设成为国际性矿泉研究中心”。日本地质学家伊藤加夫认为“五大连池矿泉水的发现,是对人类起死回生一大贡献”。世界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靳羽西女士赞叹说“五大连池矿泉水带给我的是神奇般无法比喻的惊奇”。原国家主席杨尚昆题词:“开发世界名泉”。
南洗泉、翻花泉、桦林沸泉是三处洗泉,几十年来,来自国内外的无数疾病患者通过矿泉洗疗和矿泥浴疗,有效地治疗了血栓、高血压、风湿、偏瘫、胃肠病、脱发及各种顽固皮肤病,成千上万患者获得相当满意的疗效。
五大连池矿泉环境在千百年前就被北方先民发现和利用。在五大连池地区广泛流传着神鹿示水的传说,很久以前的端午节,达斡尔族猎人发现了“神泉”,此事很快传到附近的满族、蒙族、鄂温克、鄂伦春族人那里,从此人们把这个日子定为“圣水节”,每年的这个时节人们欢聚药泉,饮水洗浴,并流传至今。二十世纪初的《黑龙江志》记载:“二泉在阿尔丁火山(黑龙山)冷结之熔岩及五德连河(五大连池)右侧支流间之平地内,二水之味截然不同。水面泡沫翻腾,常如煮沸,土人称为阿尔香即沸水之意。达斡尔人知此水可以治病,每年病人来饮于此。……归而饮之,即不验云。”
从史前200多万年到近代290多年,五大连池持续不断的火山地质活动,给人类留下了品类齐全、保存完好、类型多样的新老期火山地质地貌。
五大连池火山群共有14座还是锥体,在广袤的平原上有规律地呈“井”字形排列。以5个南北向串珠状湖泊为界,东西各分7座。东面的7座是:东龙门山、西龙门山、东焦得布山、西焦得布山、小孤山、莫拉布山、尾山;西面的7座是药泉山、卧虎山、笔架山、南格拉球山、北格拉球山、黑龙山、火烧山。两座新期火山黑龙山和火烧山,喷发于1719—1721年(康熙五十八年—六十年),距今不足300年,是五大连池火山群中最年轻的两座火山,拥有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火山口和火山微地貌遗迹。在这两座火山周围,形成了波澜壮阔的大面积裸露熔岩,其中结壳熔岩和翻花熔岩交替出现,各种熔岩流动的原始痕迹新鲜如初。其余的老期火山12座,火山锥体及块状熔岩流至今保存完好,生态环境优良。五大连池火山岩石的成分十分特殊,是世界上钾质玄武岩的典型代表,被喻为“研究地球深部结构的天然探针”,在地球演化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五大连池火山是反映地球演变历史主要阶段的杰出范例,包括生命记录、明显的正在进行的地貌演化地质作用,重要的地貌形态或自然地理特征。五大连池远离板块构造的边界,是世界上陆内单成因火山的最佳范例之一。它的出现与东北亚大陆地壳的隆起与延伸、大陆裂谷形成的初期有关。五大连池火山群是活火山,被列入了史密森学会的世界活火山数据库,它展现了进行中的地质演化过程。五大连池的火山活动开始于210万年前,经过至少7次大喷发旋回并一直持续到现在。由于最近一次老黑山与火烧山的喷发出现在1719-21年,因此留存有许多完好的火山沉积物和地貌构造,生动地展示了地球地壳形成进程。
五大连池位于中国黑龙江省黑河市境内,地处小兴安岭山地向松嫩平原的转换地带,106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火山林立,熔岩 浩瀚,湖泊珠连,矿泉星布;14座新老期火山群峰耸立,800多平方公里的熔岩台地波澜壮阔,数百处自涌矿泉天然出露。新期火山喷发的熔岩,阻塞了远古河道,形成了5个溪水相连的串珠状火山堰塞湖,五大连池因此而得名。山川辉映,水火相容,由此构成了“世界顶级旅游资源”,被科学家比喻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
















药泉山宗教朝圣活动区,位于药泉古镇的西部,主要包括药泉山、钟灵寺、二龙眼泉、火山文化广场等。药泉山喷发于105—142万年间,海拔355.8米,相对高度65.8米,火山口直径320米,由于年代久远,火口浅而平坦。上世纪初,云游天下的高僧行脚于此,见山体古意盎然、山下流水淙淙,并有二龙眼泉治疗眼疾,能明双目、生慧眼,因此惊叹为神山圣水,发大誓愿在山顶建造钟灵禅寺。庙宇落成后,百余年来暮鼓晨钟、香火不断,每有重大佛事活动即吸引八方信众来此朝圣,使之成为北疆地区的佛教活动中心之一。
钟灵禅寺 钟灵寺始建于民国七年(1918),当时普陀山云游僧人,著名的经一大师寻找经书中的“北海眼”,来到五大连池(因为佛家曾有:“56万年世间龙华三会”在北海眼的流传),见这里山仙水圣,古木参天,民风古朴,是自己梦想的极乐世界,恰与经典所言相合,“塞北十四山,五池相连,遇水泉涌,遇洞则仙,北海钟灵,极乐早观”,随即称药泉山为“极乐山”,并拟定寺名为“钟灵禅寺”(钟为:钟响通天入地,感应十方神圣;灵为:法性灵妙无比,梳理世间万象)。于是带领僧众化缘建寺,历经了11年之久,终于建成了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有五层大殿和二百多尊佛像的钟灵禅寺,成为方圆千百里的佛教圣地。后经战火和文革浩劫,这一佛教圣地就此衰落。“花落自有花开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五台山修行的觉悟大师继承经一的遗愿,历经三年,募化二千余万资金重修钟灵。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普初亲笔为钟灵寺中大雄宝殿题词。